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5月由赵建林教授牵头组建,以现代光学、精密仪器、电子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陕西省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主要研究光信息的获取、调制、传输、处理、显示等的新机制和新技术,及其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防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验室定位于国际前沿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研究成果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
实验室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教授2人,博士后4人,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杰青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1人,形成了一支由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实验室拥有实验场地1300平方米,其中万级和十万级洁净光学实验室540平方米,样品制备间90平方米,样品测试间100平方米,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150余台套,总值约400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30余台精密光学平台、2套飞秒激光系统、氩离子气体激光器、超连续谱激光器、Verdi激光器及多种DFB激光器、光参量振荡器、低温光学恒温器、高真空电子束光学成膜机、高速示波器、高速CCD、光栅光谱仪、光纤光栅解调仪、高低温试验箱、高温高压反应釜、共聚焦显微镜、自主研制的多种数字全息干涉仪以及用于微纳器件加工、测试的显微光学操纵系统和光谱表征系统等。
实验室以光学工程和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基础支撑,建有光学工程和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近5年来,实验室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军科委和军委装备发展部的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重大研究计划、仪器专项、重点、优青、面上、联合和青年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在Science、Nat. Photonics、Nat. Mater.、Nat. Commun.、PRL、Adv. Mater.、 Nano Lett.、Light、Optica、ACS Nano、Laser & Photon. Rev.、Appl. Phys. Lett.、Opt. Lett.、Phys. Rev. A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实验室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就业率均接近100%,90%以上博士生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近5年,3人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得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光学奖,2人分别获得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全国亚军和年度优秀奖。
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包括:
1.光信息技术与系统
微纳光子结构(硅基光波导、铌酸锂光波导、光子晶体、光子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等)中光波的传播、控制及新型光子器件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空间结构光场的产生、传输、调控及其与微纳光子结构的相互作用,微纳光子结构中光学超快过程及非线性效应研究,新型微纳光子器件在光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复杂微结构的制备方法、光束传输特性及与外场的耦合机制,基于光纤色散和光学非线性调控的超高灵敏度传感器及其在水下信息获取中的应用研究,用于深海油气开发中各类管线安全监测的光纤传感技术与传感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中及航空发动机部件健康监测中的光纤传感器与传感技术,多参量、多传感器信号解调与智能组网技术。
3.光电测试与检测技术
三维物理场及面形等信息的光学获取新技术,多波段、多尺度以及超快物理过程的数字全息测量及系统集成,大数据光学信息的快速处理技术,微纳米尺度缺陷的高频激光超声检测技术以及光电测试系统等。
4.新型光电子器件
极小尺度低维光电子结构及器件中的量子效应,基于低维结构的新型小尺度、低功耗、超高速、宽光谱光电子器件及与微纳光子结构的集成,亚波长尺度低维光电子结构的超分辨及多光谱成像技术,低维纳米材料在超快光学中的应用,片上光电子器件,超快光纤激光器、新型微纳光子器件及光电探测器件等。